首页 资讯 正文

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谈海玉:医者仁心润羌塘

体育正文 168 0

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谈海玉:医者仁心润羌塘

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谈海玉:医者仁心润羌塘

  新华社拉萨6月13日电 题:谈海玉(tánhǎiyù):医者仁心润羌塘

  新华社记者卢丹阳(dānyáng)

  初见谈海玉时,她正在(zhèngzài)指导工作人员进行教室的消杀工作。

  还有一天就要(jiùyào)高考了,作为西藏自治区拉萨那曲第四高级中学的校医(xiàoyī),谈海玉要全力保障考生的健康。

  说话间,就来了一个肚子不舒服的(de)学生(xuéshēng)。仔细询问学生的症状并做了初步检查后,谈海玉起身到药柜前给学生配药(pèiyào)。她反复(fǎnfù)叮嘱学生怎么服药,并说“如果这些药吃完还不好,就跟老师请假去医院检查一下”。

  6月6日,谈海玉询问学生病情并做记录。新华社(xīnhuáshè)记者 卢丹阳(dānyáng) 摄

  “谈老师很厉害,有她在我们特别安心(ānxīn)。”来看病的高二学生(xuéshēng)次旦拉姆说。

  2023年,因身体原因,谈海玉从(cóng)那曲(nàqū)调至拉萨,担任拉萨那曲第四高级中学校医。此前,她已在平均海拔(hǎibá)超过4500米、我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——那曲,工作了整整20年。

  22年前(niánqián)的(de)夏天,22岁的谈海玉从当时的青海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。作为首批西部计划志愿者,她被分配到那曲地区人民医院(yīyuàn)(现那曲市人民医院)。

  初到那曲,低压缺氧与寒冷干燥的(de)环境给了她一个下马威。“全身酸痛,尤其是头疼得厉害(lìhài)。”谈海玉回忆当时情景。

  即便早有心理准备,现实仍让她吃惊:“住的(de)是土坯房,得用毛毯堵(dǔ)墙缝,房顶是铁皮的,一刮风就哗啦啦地响。”

  烧牛粪取暖、打井水、频繁停电……艰苦的生活条件不断磨砺(mólì)着这个年轻人(niánqīngrén)的意志,她(tā)先后在急诊科、内科轮岗,后来调入当时医护力量薄弱的传染科。

  初到传染科时,医院的检查手段有限(yǒuxiàn),诊断依赖临床经验。她埋头苦读专业书籍、钻研(zuānyán)文献,在一次次的诊疗(zhěnliáo)实践中积累经验、锤炼医术。

  凭着这股韧劲(rènjìn),谈海玉不断成长。一次,她收治了一名重症水痘患者(huànzhě),患者血小板持续下降,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、间质性肺炎。

  “当时心里特别慌,没(méi)接触过这样的病例,只能查阅大量(dàliàng)文献资料。”她边学边实践,患者病情终于逐渐平稳。

  很多农牧民到(dào)医院就诊特别不容易,谈海玉就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(liúgěi)他们,让他们随时通过电话咨询。

  多年来,谈海玉治愈了超8000名(míng)急慢性传染病患者。7年前,在医院创“三甲(sānjiǎ)”过程中,谈海玉还牵头组建了感染控制科。

  患者给(gěi)谈海玉(右二)所在科室赠送锦旗。(受访者供图)

  虽然不会说藏语,但谈海玉用耐心和细心赢得了患者信任。“老百姓会反复道谢,还给我带(wǒdài)自己家的酸奶、牛肉。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,让我觉得吃再(zài)多苦也(yě)值得!”

  自2003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以来(yǐlái),有4000余名志愿者选择留藏工作,继续扎根这片高原(gāoyuán)热土。

  “很庆幸能见证并融入地方发展。年轻人就应该到基层,特别是(shì)艰苦的地方锻炼,只要能发挥价值,哪里(nǎlǐ)都是舞台!”谈海玉说。

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谈海玉:医者仁心润羌塘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