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巨野:生态修复+产业开发 塌陷荒滩变身金山银山

体育正文 49 0

巨野:生态修复+产业开发 塌陷荒滩变身金山银山

巨野:生态修复+产业开发 塌陷荒滩变身金山银山

近年来,巨野县以采煤(cǎiméi)塌陷地治理和矿山生态(shēngtài)修复为突破口,通过 “生态治理+产业开发” 双轮驱动,实现了从 “生态伤疤” 到 “绿色引擎” 的华丽转身,走出(zǒuchū)一条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(bǎixìng)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。

走进巨野县龙堌镇龙美生态(shēngtài)湿地,碧波荡漾,白鹭掠过湖面,万亩生态苗圃绿意葱葱,曾经的(de)采煤塌陷区(qū)与废弃矿坑正上演着(zhe)“生态蝶变”。这片曾经因煤炭开采形成的1.35万亩塌陷区,如今已建成集湿地保护、现代农业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园区。

巨野县龙堌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牛丛:“我们采用土地(tǔdì)动态复垦模式,通过表土剥离、挖深填浅等措施,建设了农业(nóngyè)生态园。7500亩园林苗圃培育了260万株苗木,35栋(dòng)智能温室大棚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生产出7种(zhǒng)绿色认证(rènzhèng)产品,环湖观光带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。塌陷地治理项目(xiàngmù)提供了1200个就业岗位,带动5000户村民发展设施农业,使‘生态包袱’变成了‘发展资本’。”

走进(zǒujìn)巨野县核桃园镇,22座曾被掠夺式开采的荒山已变身"花果山"。当地实施封山(fēngshān)禁采后,依托"金山文旅小镇"规划,将1.8万亩废弃矿坑打造成1个(gè)国家(guójiā)4A级景区(jǐngqū),3个国家3A级景区,前王庄石头寨成为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。昔日采石工人王明性承包了200亩山坡种植雪桃,2024年销售收入突破百万元。

巨野县(jùyěxiàn)核桃园镇白虎山桃园种植户(hù)王明性:“在2015年之前,咱(zán)白虎山基本上是荒山野岭,全是矿坑,以开采石头为主,当时一看这一片有山有水,好山好水,所以说就考虑果树种植,以前是六七十亩,发展(fāzhǎn)到现在接近200亩。”

2024年(nián)核桃园镇接待游客(yóukè)200余万人次,旅游(lǚyóu)收入达2.4亿元,22家民宿农家乐年接待量超过10万人次,村民人均年增收2.8万元。石头房改造成的(de)精品民宿一房难求,村民摆煎饼摊、卖手工艺品,真正实现了由"靠山吃山"向"养山富山"的转变。

巨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(fùjúzhǎng)任萌荷:“巨野县累计修复治理塌陷地2.6万亩、废弃矿坑337公顷,培育了6个文旅景区、12处绿色农业基地,带动1.2万农民实现了‘家门口就业’。矿山修复区推广‘红橙黄绿’四色预警监测(jiāncè),配套建设高效(gāoxiào)节水(jiéshuǐ)(jiéshuǐ)灌溉管网(guǎnwǎng)和防护林网,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.8万亩,昔日荒山如今满目苍翠。”

在生态修复过程中,巨野(jùyě)县(jùyěxiàn)将科技元素深度融入(róngrù)治理与开发(kāifā)。依托高校(gāoxiào)科研力量编制塌陷区治理规划,创新 “开采、复垦、开发” 三同步模式;在采煤塌陷区运用生物技术改良土壤,建设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,实现灌溉保证率 98%,亩均节水42.44立方米,粮食增产(zēngchǎn)156斤。如今,巨野县已建成国际(guójì)土地治理先锋单位、国家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,成为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的典范。(巨野电视台:袁方)

巨野:生态修复+产业开发 塌陷荒滩变身金山银山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